3月25至4月初,我市持续出现低温阴雨天气,又遭遇倒春寒来袭,对当前早稻播种育秧极为不利,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,据各县植保人员田间调查,部分早稻秧田已经出现水稻绵腐型烂秧。
水稻绵腐型烂秧是秧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,通常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,发病初期在根、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,逐渐长出绵絮状白色菌丝体,后变为土褐色或绿褐色,幼苗黄褐枯死。低温是烂秧的主要诱发条件,在低温下秧苗根系活力减退,吸水吸肥能力下降,引起根系生长缓慢,秧苗抗性下降,病菌便乘虚而入,浸染秧苗,造成烂秧。气温愈低,持续的时间愈长,烂秧就愈严重。
防治方法:
1、针对目前连续低温阴雨天气,要加强田间管理,注意秧田保温防冻,提高秧苗的抗逆性。种芽适时抢晴暖播,播后泥浆踏谷,播后至二叶期前,做到睛天满沟水,阴天半沟水,雨天排干水;二叶到三叶期仍不灌水上秧畦,遇强寒低温要灌“拦腰水”护秧,冷后暴晴上午九时灌水上畦,下午三时排出,严防生理脱水青枯;三叶期后经常保持浅水育秧。
2、在发病初期可以撒施草木灰,每亩15公斤~25公斤。
3、对发病的田块,及时施药防治,亩用65%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施。